中國時報【洪欣慈╱專訪】

編 按國內目前有近46萬的失智、失能老人,卻僅有2萬多名的本國居服員,人員嚴重不足,5月下旬通過的「長期照護服務法」草案,則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,然而我們仍希望能有觀光會話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。〈長情的告白〉系列報導,將為您解開「居家照顧服務員」的神聖面紗,讓26位居服員陪伴與愛的故事,帶給您不僅是滿滿的感動,還有更多的信任與鼓勵。

「老人家開心,我也就開心了!」來自中國大陸的楊建紅,2007年時嫁來台灣,與先生共組家庭,沒想到婆婆在她來台第2年中風,她得同時肩負照顧婆婆和小孩的雙重壓力,也是在那時認識了居家服務員工作,並進而決定自己也要成為一個居服員,幫助更多需要支持的人。

楊建紅回憶,當時她還懷著孩子,婆婆便突然中風倒下,失去行動、語言能力,臥病在床,生活起居都得靠家人打理,她陷入蠟燭兩頭燒的困境,孩子還因此早產,連月子也無法好好做,承受的身心理壓力讓她一度瀕臨崩潰,體重驟減、還有輕微憂鬱傾向,得定期向精神科報到。

小孩及婆婆雙重的照顧壓力,讓建紅幾乎無法好好睡一覺,更遑論有自己的時間,直到經由介紹,申請了居家服務,居服員秀真幫了她很多,「學姊很細心,不僅幫忙我,還會鼓勵我、開導我」,讓她慢慢走出負面情緒,也讓她對於「居家照顧服務員」有了更多認識,後來更成為其中一員。

楊建紅說,居服員工作時間彈性,能讓她兼顧家庭,加上有了照顧婆婆的經驗,做起照護工作上手速度快,也有耐心、細心,又可以賺錢貼補家用,對她而言是很適合的工作,後來還鼓勵丈夫一起投入,如今丈夫也愛上居服員工作,兩人每天都會交換工作心得,「夫妻倆都做得很開心!」

建紅笑說,她的個性很直接、很愛聊天,會主動與服務個案打開話匣子,到最後老人家什麼話都會跟她說,「不和兒女講的我都會知道」,像家人一樣的對待,讓建紅總能打破服務個案的心防,成為對方最信賴的傾聽者。

建紅分享,她照顧的其中一位個案陳先生,今年20多歲,因罹患肌肉萎縮症,多數時間只能躺出國準備物品清單在床上,也不太愛講話,「每次問他話都只會回『嗯、噢』」,但照顧到現在快1年,對方經由她慢慢引導,已經會主動和她打招呼、分享家中大小事。

因為曾有協助婆婆復健的經驗,建紅在專業技能的表現也相對純熟,建紅說,她曾照顧過一位獨居的奶奶,因為開刀後沒有做復健,加上中間在安養院的經驗不好,讓奶奶的行動能力越來越差,她會運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奶奶做復健、鼓勵奶奶多動動腳,如今奶奶已有顯著進步,更會和她炫耀練習成果。

建紅說,她2歲時就沒有媽媽,能照顧老人家,對她而言彷彿是在盡孝道,因此她將每個個案都當成家人一樣對待,會給予老人家鼓勵,但當老人家沒有替自己著想時,她也會忍不住訓斥,她笑說,自己有時候很凶,但都是為了老人家好,「對方最後也都能理解」。

對建紅而言,這份工作的成就感來自於能藉由自己的服務,為被照顧者帶來開心和更舒服的生活環境,「他能笑、能開心,對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工作價值」,居服員每次去的時間有限,無法永久陪伴,但只要每次去,能夠讓個案感到開心、舒適,「一切就值得了」。

多益考古題2013


D39AB44401533EBD
arrow
arrow

    f93lz1dl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